近期,岳池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青年民警陈禹良结束了为期1年的援凉工作,告别了凉山州宁南县。
乌蒙山的连绵山脉,见证了这位24岁民警一年来的成长。初来的忐忑、抓捕的惊险、老乡的欢笑,交织成他记忆中永不褪色的藏蓝印记。
这一年,是他感悟从警初心、实现飞速成长的一年。
时间回拨。2024年3月,从警3年多的陈禹良主动请缨,奔赴800公里外的宁南县开展警务援助,以初心守护彝乡平安。
跨越山海赴凉山
从“马路卫士”到刑侦尖兵
初到宁南,陈禹良从派出所交通管理工作岗位“转战”刑侦大队。面对陌生的民族地区,这位“马路卫士”白天翻案卷、学彝语、走村寨,夜晚啃法规、记笔记,将自己从刑侦“新手”磨成了业务骨干。
“我给儿子准备的彩礼被偷了,亲家要退亲,你们一定要帮帮我……”2024年11月9日,宁南县公安局接到宁远镇彝族脱贫村民尔某报警称,他给儿子准备的价值6万元的银饰彩礼深夜被盗,那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,亲家欲退亲,全家濒临崩溃。
陈禹良和同事赶赴现场,见尔某十分着急,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抓到犯罪嫌疑人,为尔某挽回经济损失。
“现场勘验没有一丝被破坏的痕迹,谁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么大件的银饰偷走?”陈禹良判断为熟人作案。
在调查过程中,陈禹良还了解到一个关键信息,彝族有一个习俗:结婚事宜为家族大事,结婚彩礼往往是男方整个家族共同集资筹备。同时,在银饰被盗后,尔某的侄子沙某曾出入县城,因此陈禹良将沙某列为重点怀疑对象,通过轨迹追踪,发现沙某曾到县城某典当行典当银饰。证据确凿下,沙某被抓获归案。经审讯,沙某因舅舅尔某曾答应借钱却反悔,心生歹意。
案件告破,银饰物归原主,尔某儿子婚礼如期举行,面对尔某的“卡沙沙(谢谢)”,陈禹良用地道彝语“卡沙啊沙(不用谢)”热情回应。
山风拂过警服衣角,这一刻,他读懂了“藏蓝”二字的分量:它不仅是制服的底色,更是托起一方安宁的脊梁。
雷霆出击护民生
挽回损失60余万元
“群众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这是陈禹良的信念。
2024年8月16日,宁南县反诈中心警报声骤响。辖区群众张女士在网上结识一名“现役军人”并恋爱,对方引诱她到诈骗网站投资黄金产品。当日,张女士东拼西凑从银行里取出14万元现金,准备与诈骗分子线下交易。
“千万不要相信他”“这是典型的‘杀猪盘’+‘上门取现’的双线诈骗!”陈禹良接到预警,多次拨通张女士电话劝阻,话未说完却屡次遭挂断。他又发短信表明身份、解释缘由、阐明后果。最终,张女士将信将疑接听电话。得知她携现金准备交易,陈禹良与同事迅速赶往交易地点蹲守,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。张女士如梦初醒,攥着失而复得的积蓄泣不成声。
从深圳机场追捕电诈技术骨干,到长沙街头智擒传销头目;从武汉闹市端掉洗钱窝点,到珠海口岸拦截潜逃嫌疑人……这样的紧张场景在援凉期间不断上演。陈禹良先后破获“张某燕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案”“谢某会被诈骗案”等重大案件13起、民生案件8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3人,帮助群众挽回损失60余万元。
火线淬炼显担当
密林深处的“守夜人”
宁南县接壤云南,乌蒙山脉和金沙江交会于此,森林和草原覆盖率较高,森林防火责任重大。每年1至6月,是宁南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关键期,需加强值守和巡逻防范。陈禹良便主动下沉至松新镇警务室,与村干部昼夜巡山、排查火源。
2024年4月3日晚,正在警务室“守夜”的陈禹良突然看见对面山坡忽现火光,“几公里都是荒山野岭,一旦火情失控,整片山林将化为焦土。”
“快!带上灭火工具!”陈禹良抄起灭火器冲向警车,与村干部驱车冲上盘山公路,同时向镇政府和辖区派出所汇报请求支援。一路剧烈颠簸至断头路,他们只好徒步前进,穿过荆棘灌木丛,耳畔是枯枝燃烧的噼啪声。陈禹良顶着灼人的热浪带头冲进火场,警服袖口被火星烧穿,双手烫出水泡,他却浑然不知。所幸增援队伍及时赶到,经过一个多小时鏖战,火势得到控制。
灭火、破案、巡逻……陈禹良的日程表上没有“常规”二字。彝族年的长街宴上,他挨桌提醒老乡防范扒窃;火把节的人潮中,他打着手电排查烧烤摊的消防隐患;除夕之夜,他身着羽绒服在夜市坚守岗位,电话那端传来母亲的节日问候。
365个日夜,陈禹良的脚步踏遍彝乡,浸透汗水的制服见证忠诚信仰。离别时,乌蒙山的云霞为证:这片土地上,“藏蓝防线”永不褪色。(汪平 岳池融媒 刘婧)